开封市统计局
无障碍浏览 进入适老模式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统计分析 > 全市分析

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来源:地调队住户科|发布时间:2020-12-29 |浏览次数:
    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是河南省委省政府2009年初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历经十余年发展,开封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目前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日,为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促进全市经济提质增效发展,开封市地调队对全市产业集聚做了专项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封产业集聚区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开封市共有8个省定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98.8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2%。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引资、积极培育产业集群、 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推进产城融合、开展体制机制新等措施,开封市 8 个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9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6 家,占全市(1038个)的45.9%,实现工业总产值971.23亿元,占全市(1330.05亿元)的73.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87亿元,占全市的51.5%;另外产业集聚区还有规模以上服务业37家,实现营业收入50.53亿元;集聚区内从业人员达16.36万人。
    二、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集聚区发展也遇到诸如招商引资困难、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挑战,集聚区发展速度减缓,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集聚区整体实力不强。
开封8个产业集聚区中有6个保有星级,其中仅有尉氏县产业集聚区为2星,而全省2星以上产业集聚区有58个。2019年在全省179个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排序中,开封集聚区整体也比较落后,排名最靠前的汴西产业集聚区仅排名38,而排100名以后的有3家。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的企业仅有汴西产业集聚区(255.79亿元)和尉氏产业集聚区(229.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不足50亿元的集聚区有7家;所有产业集聚区税收收入均不到10亿元。
    2. 主导产业不突出,集群效应仍待提升。
    部分集聚区产业发展依然离散,主导产业集聚度不高。2019年全市8个产业集聚区除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禹王台全区比重达98.7%以外,其它产业集聚区占所在县区比重均低于70%。2019年,在全市所有产业集聚区内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0家,但有8家企业主营产业不属于其所在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区普遍缺少大企业、大项目支撑,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种类比较分散,缺少大的龙头带动性企业。全市产业集聚区中营业收入最高的奇瑞汽车,其营业收入也仅95.29亿元,而晋开化工、开封炭素等全市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均不超过50亿元。
    3. 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质量效益亟待提升。
    2019年,全市集聚区建成面积115.52平方公里,仅占规划面积的58.1%;集聚区的亩均税收收入为2.14万元/亩。
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产业创新能力差,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部分机械加工行业以来料装配为主,普遍存在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些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5%的国际认同水平,特别是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直接影响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高技术产业的培育发展。
    4. 吸引投资能力弱,产业集聚能力亟待加强。
    全市8个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业、能源化工、新材料等。而全省179个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机械制造、机电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纺织服装等行业,产业结构类同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全省主导产业涉及机械制造、装备制造和机电制造的有93个产业集聚区,占51.9%;涉及食品产业的有60个产业集聚区,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产业结构类同不仅使我市产业集聚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竞争激烈,而且还使企业在原材料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的竞争加剧,不利于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
    5. 缺乏顶层设计,配套服务不够完善。
    一些集聚区的相当一部分项目摊子铺的很大,建设内容却不多,大片土地搁置,投资量和占用的土地面积与省市规定有很大的差距,给人以跑马圈地之感。全市产业集聚区虽然硬件设施已经较为完善,但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政策支持体系也不完善,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信息等服务相对滞后,公共资源难以共享。产业集群中大部分企业属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缺少有效抵押资产,银行贷款渠道作用受限,缺乏融资手段。
    三、加快推进集聚区“二次创业”措施
    1. 加快推进集聚区管理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全市“政区合一+公司”改革,理顺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一方面要赋予集聚区更多独立自主的权力,在人事权、财政权、管理权上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特别是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权限要切实下放给园区,真正做到审批一站式解决。另一方面在集聚区运营上,效仿苏州等地的先进经验,逐步从以政府为主体变化为以政府为引导,组建专业化的投资开发公司,引进社会多元资本和先进的市场管理理念,把集聚区的开发建设事务交给更专业,融资能力巨大的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投资开发公司,集聚区管委会负责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周边环境、监督投资开发公司。
    2.高起点规划,优化集聚区产业布局。
    针对开封集聚区规模普遍偏小的特点,要树立大配套、大循环的建设思路,结合开封优势和特色,在制定规划和政策时不要“撒胡椒面”,不要想着“一碗水端平”,而应举全市之力扶持一到两个有显著特点的集聚区,加快其发展,形成集聚效应。要牢固坚持主导产业占主导的原则,采取强制性措施,迫使部分集聚区将非主导产业企业逐步地剔除,减少各个集聚区同质化现象,做好差异化发展,进而降低园区间的内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开封产业集聚区整体优势,增强集聚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后劲。
    3.明确集聚区产业定位,瞄准短板持续发力。
    受疫情和全球经济形势低迷影响,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今后,开封应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短板,眼光格局要紧盯国家重点战略,找准国家急需发展的产业,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依据“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选择出自己的特色主导产业,一个集聚区最好只选择一个最有优势的主导产业进行发力,多的也不要超过两到三个,现有的集聚区在规划发展及招商引资时要瞄准主导产业发力,构筑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发展平台。开封精细化工集聚区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其围绕化工和新材料产业持续发力,定位精准,政策到位,近两年在全市产业集聚区排名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逆势上涨,由2017年全省排名121位,上涨至2019年全省排名73位,工业产值也大幅提高。
    4.围绕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开放招商。
    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开封受限于产业发展等原因,招商引资难度不断加大。今后全市各集聚区更好创新招商理念,用好招商引资这“关键一招”。要瞄准大型央企、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等,主要领导要亲自上,开展“大员招商”;依托辖区内大型企业和资本集团开展招商引资,以商招商;运用股权招商,将权力充分下放,充分发挥企业和资本的主观能动性,政府做好规划和服务工作;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开展标准化厂房招商。通过精准服务,主动对接,真正招引一批有品牌、有实力、真干真投资的企业。
    5.壮大龙头企业,提升集聚能力
    一是促进集聚区龙头企业之间开展合作,支持现有重点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采取强强联合、外方控股、整体出让、分块搞活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二是利用好财政资金,通过财政资金建立起产业发展基金,与社会资本开展积极合作,发展集聚区主导产业,在补助引导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注意不要“撒胡椒面”,而应该突出重点。比如可以按照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标准开展评估,评比出更优秀的企业,以奖代补,让优秀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资源,强者恒强,迅速壮大龙头企业,使有限的财政资金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三是提升集聚区国企管理能力。政府部门要转变角色,大胆放权,由原来管业务转变为管资本,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出台国有企业领导人选用、薪酬待遇等制度,用良好的待遇在全市、全省仍至全国范围内招录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6. 持续完善服务配套体系建设。
    一是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确保水电气路、通讯、给排水、热力等全覆盖,切实提升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同时加快学校、金融、医院、物流、电商等配套设施建设,用一流的生活环境吸引职工,为园区业主和企业职工解决吃住行娱乐购等配套服务设施,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二是着力搭建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各个产业集聚区现有的投融资平台作用。以各自的投资公司为依托,抓好企业还贷应急周转金、助保贷以及鼓励企业上市等政策落实,一企一策,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同时做好僵尸企业的资产盘活,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三是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高素质产业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为重点,特别是重视引进高端人才,鼓励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与产业集聚区开展校企合作,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形成集聚区内企业规模扩大与就业空间增加良性互动。
主办:开封市统计局 |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中段158号6号楼B区 | 电话:0371-22771234
豫ICP备20012902号 | 网站标识码:4102000033 | 豫公网安备:41021102000014号
技术支持:开封商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