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统计局
无障碍浏览 进入适老模式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统计分析 > 全市分析

开封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统计报告

来源:地调队综合科|发布时间:2022-10-20 |浏览次数:

一、开封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状

区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所规定的范围为管理对象,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经济,是一个具有区域性、层次性、开放性特点的经济系统,包括市域经济和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尤其对于开封这个农业大市来说,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显得更加重要。在新常态下,开封市委市政府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将稳定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提升县域经济,集中精力谋发展,齐心协力开新局,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开封市行政区划

开封市有6区4县,分别是龙亭区、顺河区、鼓楼区、禹王台区、示范区、祥符区、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兰考县,共1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543个村、居委会。

开封市行政区划

单位:个









乡镇、
  
办事处


村、居委会


办事处

     
委员会

     
居委会

   

118

48

36

34

2543

2136

407

一、








6

2


4

62


62

8

2


6

71


71

8



8

42


42

禹王台区

7

2


5

49


49

       

8

3

1

4

95

4

91

15

8

6

1

346

336

10

二、县








   

21

13

7

1

599

573

26

12

6

5

1

309

285

24

17

7

9

1

516

506

10

16

5

8

3

454

432

22

(二)经济规模与结构

1.经济规模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2020年开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1.83亿元,占河南省生产总值总量的4.31%,人均生产总值为4.92万元,省内排名第10,数据表明,近10年生产总值稳步上升,开封市聚焦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效果。

 

2010-2020年开封市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统计图

 

图片1.png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3.62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897.27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1110.94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15.3:37.8:46.9,第二、三产业比重之和达到84.6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5-2020年开封市三次产业统计图

 

图片2.png


2.各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分县区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10个县区中GDP超200亿的有6个,其中,最高的是尉氏县431.81亿元,最低的是龙亭区78.59亿元。各县区产业结构差异也较大,第二、三产业比重之和大于90%的有龙亭区、顺河区、鼓楼区、禹王台区、示范区,最高的龙亭区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之和为98.5%,最低的杞县为72.50%。

开封市2020年各县区生产总值构成比重


全市

示范区

龙亭区

顺河区

鼓楼区

禹王台区

祥符区

杞县

通许县

尉氏县

兰考县

生产总值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第一产业

15.3

2.3

1.5

2.0

2.6

3.7

23.8

27.5

23.0

14.9

13.4

第二产业

37.8

31.1

11.5

48.3

16.3

40.0

39.2

32.2

35.6

47.0

44.1

第三产业

46.9

66.6

87.0

49.7

81.1

56.3

37.0

40.3

41.4

38.1

42.5

(三)居民收入

1.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开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438元增加到22647元,增加14209元,十年间增长168%,居民收入大幅提升。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2万元的县区达到7个,其中上3万元的县区有2个,分别为示范区(33989元)、鼓楼区(33490元)。

2010—2020年开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图片3.png

2020年开封市各县区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图片4.png

 

2.各县区居民收入有一定差距

分县区看,2020年开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86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3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2.07倍。其中,示范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为38066元;鼓楼区其次,为35397元;排在最后两位的是通许县的27113元和杞县的26143元;最高的示范区是最低杞县的1.4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前两位的仍然是示范区的17977元和鼓楼区的17792元,末两位的是兰考县和祥符区,分别为13978元和15274元,示范区比兰考县多28.61%。

2020年开封市各县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图片5.png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开封市全市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8438元增加到2020年末的22647元,说明开封市的经济正在迅速的发展。如表所示,在近十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379元增加到31868元,增加18489元,增长1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444元增加到15370元,增加9926元,增长182%,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了较大飞跃。

但是与此同时,城乡差距也在逐年加大。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86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3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16498元,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7倍,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开封市居民收入的不均衡发展。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但城乡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相应地也导致了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

2010—202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片6.png

(四)人居环境

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提升

开封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底色工程”,因地制宜开展长效管护工作,突出“两貌”提升。2018—2021四年间,开封市生活污水全部集中处理的村从180个增至357个,增长98.33%,通自来水的村从2024个增至2156个,增长6.52%,通公共交通的村从1563个增至1656个,增长5.95%,通有线电视的村从2135个增至2188个,增长2.48%,通宽带互联网的村从2165个增至2188个,增长1.06%。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到100%,农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村变得更美丽宜居了。 

2019—2021年开封市人居环境变化


2018年合计值

(个)

2019年合计值(个)

2020年合计值(个)

2021年合计值(个)

2018--2020增速(%)

通公共交通的村

1563

1569

1634

1656

5.95

通宽带互联网的村

2165

2180

2183

2188

1.06

通有线电视的村

2135

2159

2183

2188

2.48

通自来水的村

2024

2087

2135

2156

6.52

生活垃圾全部集中处理的村

1803

1961

2014

2066

14.59

 生活污水全部集中处理的村

180

220

367

357

98.33

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编制村庄规划255个,新改造户厕7万户,乡村绿化9.5万亩,新改建农村公路106公里,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示范村5个。

持续推进乡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2018年—2021年四年间,幼儿园、托儿所从1299所增加至1549所,增加250所,增长19.25%,小学从1155所增加至1202所,增加47所,增长4.07%,小学专任教师增加2029人,增长8.38%;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机构从1443个增加至3195个,增加1752个,增长一倍多,农村居民参保意识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20936人。农村生活条件更加便利,四年间自来水管道用户增加212692户,增长19.22%,管道燃气用户增加238076户,增长162.15%。

2019—2021年开封市人居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变化


2018年合计值

2019年合计值

2020年合计值

2021年合计值

2018--2020增速(%)

幼儿园、托儿所(个)

1299

1476

1544

1549

19.25

小学校(所)

1155

1222

1282

1202

4.07

小学专任教师(人)

24212

23279

25028

26241

8.38

医疗卫生机构(个)

1443

3003

3129

3195

121.41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人)

3887525

3913864

3959169

3908461

0.54 

自来水用户(户)

1106477

1153634

1195183

1319169

19.22

管道燃气用户(户)

146827

201232

291226

384903

162.15

开封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的到较大改善,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基础设施与公共资源的差距,推进了区域间公共资源的均等化。

2.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镇仍有一定差距

调研发现,开封市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数量、质量远低于城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既有总量不足的问题,也有质量不高的问题。

目前乡村住房建筑虽在整体水平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土木结构的房屋已几乎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但在其他生活辅助设施上还略显落后。例如,农村道路目前多铺设柏油水泥道路,道路覆盖率较高,但由于农村农用车及大型货车使用率较高,频繁碾压,对道路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路面颠簸不平,更有洼处积水难以及时引流,车辆经过时极易迸溅,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

(五)城镇化水平

1.城镇化水平提高,县域潜力较大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以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指标的实用性,本文选择人口的城镇化率这一指标来代表各个经济区域的城镇化水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开封市城镇化率为51.83%,与十年前相比,城镇化率提升16.3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提升幅度居全省第7位。数据表明,10年来,开封市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持续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按照全球城镇化普遍的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处于30%至70%的区间时,一般发展增速会处于较快水平,而开封市正处于这一区间。这意味着开封市的城镇化发展依然有着巨大的空间,而城镇化过程中蕴藏的经济发展潜力更是巨大。 

2010--2020年开封市城镇化率

图片7.png

 

2.各县区城镇人口比重差异较大

分县区看,城镇化率悬殊较大,发展不平衡。高于全市城镇人口比重的县区有5个,为顺河区、鼓楼区、示范区、禹王台区、龙亭区,其中顺河区城镇人口比重最高,为97.74%。低于全市城镇人口比重的县区有5个,为兰考县、尉氏县、通许县、祥符区、杞县,其中杞县城镇人口比重最低,为38.85%。

据上图,不难发现,各县区人口城镇化率在2010--2020这十年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大幅上升、稳中有升和高位保持。顺河区、祥符区、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大幅上升,增幅超过10%,龙亭区、示范区稳中有升,增幅在6%左右,鼓楼区和禹王台区城镇化率在79%以上,保持在较高位置。其中,提升最多的是兰考县,城镇化率提升21.81个百分点,最低的鼓楼区提升1.58个百分点。从整体上看,县域城镇化发展空间大、潜力大,市区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发展空间有限,很难再有大幅度提升。

开封市各县区城镇化率


城镇化率(%

七人普比六人普

增减百分点

七人普

六人普

开封市

51.83

35.46

16.37

龙亭区

77.81

71.50

6.31

顺河区

97.74

84.16

13.58

  鼓楼区

94.73

93.15

1.58

禹王台区

79.41

75.97

3.44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84.91

78.59

6.32

祥符区

39.60

24.12

15.48

杞  县

38.85

24.75

14.10

通许县

41.29

24.73

16.56

尉氏县

42.57

24.71

17.86

兰考县

46.88

25.07

21.81

(六)县域经济飞速发展,整体实力增强

开封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5 个专项行动,启动实施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2021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 73.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82.7%。祥符区进入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兰考县入选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和全省首批县 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尉氏县进入全省县域工业 30 强;禹王台区商贸物流园区入选全省首批区域物流枢纽,县域经济飞速发展。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产业基础薄弱制约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全市县域工业多处在服务本地的原料及来料加工业等低附加值环节,企业普遍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弱,依靠企业自下而上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难度较大。在工业方面,一是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型骨干企业较少;二是高科技企业偏少。

在服务业方面,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规模偏小,结构不优,带动力不强,尚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开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优,主要体现在传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新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仍处于分散、规模小、单打独斗的局面。

(二)县域财政实力不强

在财政实力不足、融资渠道偏窄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县级财政实现全域覆盖难度较大。县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投入、金融机构贷款、农村集体投资和其他社会资本等,其中,政府财政投入为主要渠道。县域大量非营利性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自筹资金,与城市相比,县级财政收入有限,而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投资巨大,大部分县级财政难以满足县域公共事务支出的资金需求,导致整体建设缓慢。

(三)城乡要素协同互动不畅

新发展理念要求城乡协同发展,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调研发现,全市在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上城乡协同的瓶颈没有突破,发展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不顺畅,乡村振兴在人才、土地、资金等方面要素明显不足,不平衡不协调的态势明显,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突破乡村发展瓶颈。    

三、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建议

(一)关注经济环境变化,紧抓发展战略机遇

要积极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政策措施,深入分析宏观调控政策、价格、市场等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研判,超前把握发展趋势,提前研究应对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通过发展民营企业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推进收入结构比例趋于合理,缩小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

(三)优化城镇发展规划,改变城乡二元格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化,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因地制宣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智能、绿色、创新为导向,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吸引力。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原则,制定城乡融合、相互衔接、全域覆盖的总体规划,同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规划向农村延伸,改变过去城乡规划的二元格局。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举措,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城乡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餐饮等第三产业。大力开发开封市旅游资源,促进景区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开发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富有开封特色的文化产业;规范发展特色小镇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积极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建立充满活力、协调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保持工业稳定增长,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工业基础薄弱制约县域经济发展,保持工业稳定增长对于推进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区域间平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要通过重点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食品、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带动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支持各县区重点培育 1—2 个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推动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二是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的实际困难,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及时解决工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打造县域特色产业,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特色产业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居主导作用的产业,不但技术水平高,经营规模大,而且产业关联度强,能延伸为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要站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通过发挥比较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对于象开封这样的中部地区城市而言,在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的前提下,由于资本的趋利性,不可能发展全方位、全门类经济,只能依托本地比较优势来发展和壮大特色经济。以“三链同构”全面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打造“十链百园千基地”, 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发展特优产业,只有这样,县域经济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开封市各县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较大,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各区域的发展战略与资源开发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路径。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要打好“特色”牌,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产业,推进全市各个区域发展模式更加细分,形成区域经济特色。

区位优势型。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得益于大中城市的辐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如示范区,位于开封市西部,紧邻郑州市,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辐射作用,与郑州市形成良性互动,激活经济。

优势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型。近年来,一些农业县域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凭借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对接,延伸产业链条,从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如杞县、通许县、尉氏县等,杞县围绕“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基地产业化、营销市场化”,实施“大蒜富民”战略,打造从种植到储藏,再到研发、精深加工、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条,破除了“蒜周期”收入不稳定难题,有关做法获评“全球减贫案例”最佳案例。通许县探索“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构建“设施农业+带贫企业(合作社)+基地+科研单位+保险”的产业发展格局,密切与脱贫户(监测对象)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双赢”。尉氏县大桥乡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栽种红薯2000多亩,年产红薯1000多万斤,近60户村民从事粉条制作,从业人员800多人,产品远销河北、北京、陕西等,产值达1100多万元。

生态文化旅游主导型。随着生态文化旅游热潮的兴起,开封市部分县区立足自身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或文化旅游,成功地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如祥符区西姜寨村成功创建全省第一家以农业旅游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批创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成功探索出农旅融合新业态。

(七)提升整体人口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人口素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的德、智、体、能的综合表现,人口素质的提高体现在一般劳动能够转化为人力资本,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

一是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和培训体制改革,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培养紧缺人才,使人才层次结构符合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二是把重点放在农村,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困难县区或农业化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适当提高职业学校老师的待遇,鼓励人才向职业学校倾斜。

三是要利用好开封市已有的教育资源,如河南大学、开封大学等高等院校吸引人才的独特优势,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优惠政策,鼓励人才留在开封。畅通企业急需人才岗位和院校对应人才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使大学毕业生特别是高学历人才能够在开封市匹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四是发挥政策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区域统筹、实施各类人才支持计划等形式,组织选派各类人才到乡村和基层一线提供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持,扭转人才分布失衡的局面,促进区域的平衡协调发展。

主办:开封市统计局 |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中段158号6号楼B区 | 电话:0371-22771234
豫ICP备20012902号 | 网站标识码:4102000033 | 豫公网安备:41021102000014号
技术支持:开封商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