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统计局
无障碍浏览 进入适老模式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统计分析 > 全市分析

近年蔬菜价格上涨因素分析

来源:综合科|发布时间:2019-08-12 |浏览次数:

近年来,市场蔬菜价格波动频繁,呈逐年上升趋势。统计资料显示: 2009年至2013年,开封市蔬菜类价格指数上涨18.8%19.0%1%7.1%6.8%;而同期蔬菜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4%5.3%3.5%2%1%为什么蔬菜产量每年都在增加,而蔬菜价格却不断上涨呢?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蔬菜生产现状

2013年开封市蔬菜播种面积138.36千公顷,总产量648.22万吨,平均亩产3123公斤,比上年增长2.0%。蔬菜总产值为122.2亿元,同比增长4.3%。开封市蔬菜设施面积为53828公顷,其中:蔬菜种植面积为9293公顷,蔬菜产量为47.78万吨,平均亩产3427公斤。

二、2011年—2013年蔬菜价格变动情况

根据20112013年开封市地调队对8种蔬菜价格进行的监测: 大白菜、芹菜、黄瓜、西红柿、包菜价格表现为持续上涨;白萝卜、四季豆价格表现为2011年价格较高,2012年回落,2013年上涨;大葱价格表现为2012年涨幅较大,达到31.6%2013年价格回落。价格总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见下表:

2011--20138种蔬菜年平均价格

                            单位:/公斤

 

大白菜

芹菜

黄瓜

西红柿

白萝卜

四季豆

大葱

包菜

 

2011

1.67

2.27

3.68

3.76

1.83

7.29

2.53

1.61

 

2012

1.79

2.93

3.88

4.27

1.42

6.51

3.33

1.99

 

2013

2.26

3.46

4.35

4.33

1.73

7.17

2.9

2.41

 

三、蔬菜从第一道批发价格到零售价格的差距

据对开封县仇楼镇、半坡店乡、万隆乡蔬菜种植户走访调查:蔬菜收购价格并不算高,大白菜价格仅0.5/公斤,零售价格为2.4/公斤,通过中间的流通环节后加价380%;芹菜价格0.8/公斤,零售价格为3/公斤,通过中间的流通环节后加价275%;黄瓜价格1.2/公斤,零售价格为4/公斤,通过中间的流通环节后加价233.3%;西红柿价格0.8/公斤,零售价格为4/公斤,通过中间的流通环节后加价400%;白萝卜价格0.9/公斤,零售价格为3/公斤,通过中间的流通环节后加价233.3%;大葱价格1.1/公斤,零售价格为3/公斤,通过中间的流通环节后加价172.7%;包菜价格0.3/公斤,零售价格为3/公斤,通过中间的流通环节后加价700%。蔬菜从农民的菜园子到市民的菜篮子,从生产到批发环节,从批发到零售环节,加价的主要环节在哪呢?见下表:

            蔬菜价格对比表

单位:/公斤

蔬菜种类

收购价

批发价

批发价加价%

零售价格

零售价加价%

从收购到零售加价%

 

大白菜

0.5

1.2

140.00

2.4

100.00

380.00

 

芹菜

0.8

1.2

50.00

3

150.00

275.00

 

黄瓜

1.2

2.8

133.33

4

114.3

233.33

 

西红柿

0.8

1.5

87.50

4

166.7

400.00

 

白萝卜

0.9

1.16

28.89

3

158.6

233.33

 

四季豆

3.4

3.4

3.4

8

135.3

135.3

 

大葱

1.1

1.6

45.45

3

87.50

172.7

 

包菜

0.3

0.9

200.00

2.4

166.7

700.00

 

备注:1. 零售价格从固定摊位调查,批发价格从开封市宏进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调查。

     2. 20149月中旬价格

由上表可以看出,蔬菜从生产到批发环节蔬菜价格加价涨幅有高有低,批发到零售加价比较高,最后“一公里”把菜价推向最高峰。

四、蔬菜价格上涨因素分析

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成本上升因素的影响、流通环节的影响,零售环节的影响、需求量的增加、异常天气的发生、生产者与市场需求“脱节”市场信息的发布以及投机炒作等都是影响菜价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     成本上升推动蔬菜价格上涨。

目前蔬菜价格上涨感受强烈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而成本上升归根结底是通涨的原因。从2008年开始,美国启动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市场涌入大量的货币,抬高了各种商品的价格,与蔬菜生产有关的各项成本类产品必然也在其中。

    1. 蔬菜生产成本连年上升,推动蔬菜价格上涨。

蔬菜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农资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运输销售成本。在农产品生产领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农业用地越来越稀缺,工业和城市用地价格的不断攀升,推动农用地价格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使得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农产品生产用工成本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的提升也直接作用于农产品的价格提升。2011年—2013年开封市农资价格分别上涨14.5%8%0.5%。其中,半机械化农具三年分别上涨11.3%4.2%0.2%;农用机油分别上涨11.7%6.1%1.2%;农用种子分别上涨14.2%18.4%20.7%;农业生产服务中的排灌费分别上涨15.1%10.4%0.9%,农业用工分别上涨11.5%21.2%3.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种子及农业生产服务上涨最为突出,连年上涨的农资成本,导致农副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

2. 运输成本推动蔬菜价格上涨。

一方面随着汽、柴油价格全面上调,长途调运来的蔬菜价格也应声涨价,运输成本增加,蔬菜价格水涨船高。据对开封市宏进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调查,每次油价上涨,运输成本随之增加,蔬菜的单趟运输成本普遍增加几百元,每斤批发价格或将上涨1毛钱左右。在10月以后,北方蔬菜陆续减少,外地长途运输蔬菜增多时,因油价上涨而带来的影响会导致蔬菜价格较大幅上涨。反季节蔬菜由于交通等方面的因素使得运输成本较高,因此提升了蔬菜的价格,不光是长途的运费,摊贩从批发商处把蔬菜运到市场的短途运费也有所上涨。另一方面蔬菜“绿色通道”严格规定装货量超载5%及不足80%,均不能享受“绿色通道”优惠政策,不免收过路费,再加上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了公路货车超载超限整治工作。现在一辆货车比之前要少装5--10吨。这些费用也要均摊到批发价当中去。第三,装卸费、市场管理、包装费价格推动了蔬菜批发价格的上涨。

(二)流通环节过多,是助推蔬菜价格上涨的又一因素

在流通环节上,蔬菜从田间到居民餐桌,流通过程中往往要经过收购、运输、批发、销售等必不可少的环节,各个环节层层加码,冷藏费、运输费、进场费、以及菜品包装费和正常损耗等费用最终都体现在了零售价格上。每次汽、柴油价格上调,都促使蔬菜运输成本上涨;终端的零售商为了弥补蔬菜运输的损耗(包括重量缩水、腐烂损失等),蔬菜加价50%200%。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蔬菜产销链中的主体会倾向于选择有利于自身的对象进行蔬菜交易行为,而不会注重消费者消费的因素。这也就导致蔬菜流通过程中,各主体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消费者成为高菜价的承担者。蔬菜产销链也在主体多元化下不断延长,蔬菜价格不断提高。而在这一切的最后,高菜价的最终承受者就是广大的消费者。因而,流通成本上升是蔬菜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蔬菜批发市场刘经理告诉我们:“外地的蔬菜从地头到市民手中,中间环节多,蔬菜从农民“菜园子”到市民“菜篮子”,一般要经过“菜农-小贩-产地批发商-运输户-销地批发商-小贩-市民”等多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至少加价15%。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有时菜价会推得更高。本地蔬菜中间环节比外地蔬菜少2—3个环节。

(三)零售环节成为蔬菜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零售环节成本费用过高,“最后一公里”筑就蔬菜高价格。就蔬菜零售环节而言,零售商在运营过程中,主要成本包括进购蔬菜的运输费、包装费、人工费,蔬菜销售的摊位费、卫生费、人工费、损耗费等,随着物价上涨、劳动力工资提高、摊位租金上涨,零售商成本不断增加,零售成本也在相应的提高。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型蔬菜超市租房价格每月在10002500元之间,用人在34人之间,工资为15002000元之间,再加上其他费用,这些费用都均摊在了蔬菜价格上面,造成蔬菜价格仅略少于大型超市蔬菜的价格,个别菜品比大型超市还要贵。大型超市蔬菜价格为什么比农贸市场的价格高呢?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型超市成本明显高于农贸市场成本。大型超市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带,门面租金明显高于市场的摊位租金。大型超市的准入门槛较高,包装费、卫生费以及人工成本高于小型超市。人工方面,大型超市生鲜部至少需要810名专门员工,人工成本较高。损耗方面,大型超市蔬菜种类多而全、数量较大,蔬菜损耗也明显高于农贸市场。另一方面,大型超市容易形成垄断经营。大型超市所处位置为人口众多的中心区,并且暂时缺少有竞争力的零售商。据我们调查,超市蔬菜价格偏高,另一原因是超市蔬菜的进货渠道基本和农贸市场蔬菜的进货渠道是一样的,偶尔会去蔬菜种植基地进货,但是,去的次数很少,也就是说,超市蔬菜批发价格和农贸市场蔬菜的批发价格是一样的。农贸市场内的零售商多为以家庭经营为主,相对于超市来说,农贸市场零售商蔬菜的单位成本较高。同时农贸市场内分散的零售商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也就导致农贸市场蔬菜的零售价格升高。由于在超市、农贸市场等零售终端的零售成本过高,菜价在“最后一公里”加价过高,影响蔬菜的最终售价,加重消费者的负担。

(四)蔬菜消费需求量增大,助推价格上涨

1. 城镇化快速推进,助推蔬菜价格上涨。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量菜地由城郊向农区转移,而近郊的菜农由蔬菜的生产者转变成为蔬菜的消费者,城市居民人口剧增,流动人口数量大,蔬菜消费需求猛增。

2. 农村打工族涌入城市,成为蔬菜的消费者,助推价格上涨。社会总劳动力下降,由于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房地产业用工数量迅速增大,农村的青年都去城市打工。部分农村进城劳动者为了孩子能在城市里读书,把在农村干活的父母接到城市里照顾小孩,直接造成了蔬菜的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在本地蔬菜供应量有限的前提下,成为助涨菜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生产者与市场需求“脱节”,市场信息发布与生产者接受信息的渠道不畅通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也是造成蔬菜价格不合理的原因之一。目前蔬菜生产分散,生产规模小,很难捕捉到准确的供需信息,生产比较盲目,只能跟风走,使生产者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蔬菜品种供需失衡,价格暴涨暴跌,“蒜你狠”“姜你军”“大白菜价格现过山车式波动”、“西红柿价格创历史新高”时常上演。如生姜经历了连续两年价格低迷后,农户都“跟风”改种其他作物,生姜种植面积减少,产量大幅下降,致使今年价格出现大涨。每年种植的蔬菜品种基本都是根据前一年或前一季以及邻近农户的收益情况来进行选择,这样就容易发生同种蔬菜大量上市或稀缺的现象,供应量的大幅波动必然导致菜价的大起大落。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关键正是由于农业发展缺乏整体的规划性,农户与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脱节”情况。

信息不对称影响,时常发生不同区域同一种蔬菜价格“贵贱两重天”的情况。产销信息体系不完善,农民种菜的盲目性,造成部分蔬菜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过剩,损耗量大幅增加,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

五、平抑蔬菜价格的建议和措施
  蔬菜一头是“菜园子”,关乎农民增收;另一头是“菜篮子”,对物价总水平、市民生活有直接影响。近年来,“卖难买贵”“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等问题交替出现。如何既确保菜农利益,又稳定蔬菜产量,保证市民吃上平价菜?怎样才能实现“菜园子”与“菜篮子”如何无缝对接?近年来菜价暴涨暴跌的深层次原因是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不稳定,产销信息“糊涂账”让农民无所适从。菜农反映,种什么样的菜、种多大面积全靠个人经验,有时只能依据上年这种蔬菜的价格,缺乏权威信息预测引导。因此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降低蔬菜成本

尽快采取必要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给予补贴,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国家、省“绿色通道”政策,对装有蔬菜的车辆免收路桥通行费,降低蔬菜运输成本;向运菜车辆发放“绿色通行证”,方便菜贩进城销售蔬菜,增加蔬菜交易量。减少摊位租金,取消各种市场管理不合理收费,取消蔬菜进入超市的入场费用避免菜贵伤人。加大“菜篮子”蔬菜补助力度,并考虑如何补、怎么补才能稳定菜价。

(二)推广平价菜店、农超对接等方式,减少流通环节

尽力减少中间环节,尽量实现菜园子与菜篮子的无缝对接。大多数农产品还是通过“产地-经销商-市场”的模式走上市民餐桌,加大“农超对接”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建立农民生产合作社,为农户建立供销渠道的平台,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以引导,将农产品生产者、供应商、经销商有效调动起来,建立产销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实现各环节的无缝对接。鼓励蔬菜基地或农民生产合作社进城直销。实现“产销对接”和“农超对接”,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对进城直销的蔬菜基地或农业生产合作社给予奖励和补贴;对这些进城直销店在税费、水电、交管等方面给予照顾与优惠。

(三)要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

蔬菜产业发展,要千方百计推进“菜篮子”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尽快发挥常年蔬菜基地在“菜篮子”保障中的作用,努力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重点做好放心菜基地建设工作,加大标准园建设力度,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营方式的创新。

(四)蔬菜种植提供金融服务

各级金融机构要扶植蔬菜产业发展,把蔬菜种植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给予多方面倾斜。一是构建银农合作平台,举办银农对接活动,增强菜农的资金可得性。二是促进银行卡加载信贷功能,一次授信,循环使用,增强菜农贷款的便利性。三是运用政策资金扶持龙头企业,为重点蔬菜公司加挂牌匾,提高其带动能力。四是畅通销售渠道,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大了销售范围。五是重视创新金融产品,引导“农超对接贷款”,密切蔬菜产销链条。

(五)加强蔬菜信息化体系建设

及时通过手机短信、电视节目等向农户发布,建立产销一体化的运作机制,实现市场需求量与农产品供给量的动态平衡,这是解决农产品价格怪圈的关键之所在。

(六)加强对蔬菜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投入,加强合理引导

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蔬菜基地,做好越夏蔬菜、秋季蔬菜和大棚蔬菜管理指导工作,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丰富蔬菜品种,提高蔬菜产量。

(七)加大监管力度

各级价格、工商部门重点加强市场蔬菜经营秩序的监管,依法打击哄抬菜价、短斤少两、欺行霸市等不正当行为。质监、农业部门要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合格。各部门之间要密切配合,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管力度,尤其是要控制种子、农药、化肥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降低蔬菜生产成本,避免出现“菜贱伤农”的现象,保障农户种植蔬菜的收益。

(八)加快土地流转,提倡和扶持规模化生产

土地流转是制约蔬菜种植规模化的瓶颈,必须要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突破瓶颈制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市民吃上平价菜。

(九)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农业靠天吃饭,对气候对季节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出现不能保收的情况,保险公司能够及时赔付,帮助菜农解除后顾之忧。

(十)建议是否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从生产、供货到销售,形成了大规模、系统性的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出台相关法规、条例,保证蔬菜价格稳定。

               撰稿人:孙 宇    审稿人:孙 宇

                          2014年9月30

主办:开封市统计局 |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中段158号6号楼B区 | 电话:0371-22771234
豫ICP备20012902号 | 网站标识码:4102000033 | 豫公网安备:41021102000014号
技术支持:开封商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