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统计局
无障碍浏览 进入适老模式
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统计分析 > 县区分析

辉煌尉氏 砥砺前行

来源:尉氏县统计局|发布时间:2021-06-24 |浏览次数:
    70年风雨兼程,70年艰苦奋斗,尉氏勇立潮头,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厚重的人文历史、优越的区位优势、环境的宜居宜业,让这座千年县域古城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勤劳勇敢的尉氏人用自己的双手绘制了一幅锦绣的画卷。
    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尉氏干群务实重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开封及尉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刻领会“三结合”“三起来”精神内核,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努力推动尉氏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尉氏绚丽篇章。
    一、尉氏县县情简介
    (一)基本县情
    尉氏县位于豫东平原,东邻通许、扶沟县,南与鄢陵、长葛县接壤,西与新郑县交界,北与开封县、中牟县相连。南北长40.77公里,东西宽43.76公里,总面积约1307.7平方公里,辖8乡8镇2园区1街道办事处,516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03万人。
    尉氏县地形呈西北高而东南低趋势,最高点海拔133米(岗李乡冉家村);最低点海拔59米(永兴乡李岗村)。境内南有双洎河、杜公河,东有贾鲁河,中有康沟河,蜿蜒东南,先后汇流出境,注入淮河。
    尉氏古称"尉州",是河南省经济管理扩权县,电价趸售优惠县,拥有省政府批准的全省八大特色基地之一的河南省中原纺织工业基地,省认定的尉氏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二)人文厚重
    尉氏,自秦始皇三年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现存有三国时期阮籍啸台、北宋太平兴国寺塔、清末刘青霞故居等多处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战国军事家尉缭、东汉文学家蔡邕、“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并称“尉氏三贤”;“建安七子”中的阮瑀、“竹林七贤”中的阮咸,以诗文、音律彪炳史册;辛亥女杰刘青霞,素有“南秋瑾,北青霞”之称;抗日名将黄樵松名垂青史;表演艺术家唐喜成、牛得草享誉中原,“梅花大王”王成喜蜚声中外;“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曾在尉氏县工作6年之久,焦裕禄精神一直激励着尉氏县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巍巍宋塔,见证千年沧桑;汤汤贾鲁,叙说时光变迁。古老的尉氏大地,如今正沐浴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与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同频共振、与开港经济带战鼓同擂,朝着美丽富足、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进。
    (三)区位优势
    尉氏,地处中原经济区中心区域、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地带和郑汴港一体化前沿阵地,交通区位优势凸显。西依郑州国际机场、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北临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和310国道,日南高速、商登高速、安罗高速、新107国道、迎宾大道穿境而过,过境的三条高速均在尉氏县设有出入站口,新郑国际机场距尉氏县仅15公里,贯穿尉氏县连接开封和航空港区的开港大道已全线竣工通车。尉氏县西部有65平方公里纳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开港经济区全部位于尉氏县境内,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助力尉氏县振翅高飞、铸就辉煌。
    二、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尉氏县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经济总量 连跨台阶
    70年来,生产总值连连“闯关”。1949年,全县生产总值仅0.3亿元;1976年,突破“亿元”关口,达1.2亿元;1994年,突破“十亿”关口,达11.9亿元;2007年,突破“百亿”关口,达121.0亿元;2011年,突破“两百亿”关口,达216.6亿元;2015年,突破“三百亿”关口,达311.9亿元;2019年,突破“四百亿”关口,达437.0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尉氏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从发展速度看,1949~1978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7%,1979~2011年年均增长15.9%,2012~2019年年均增长7.7%。
    党的十八大以来,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从全省位次看,全县生产总值居全省(108个县市)位次由2012年的第21位,逐年跃升至2019年的“全省二十强”(第15位)。
    (二)财政实力 日益增强
    1949年,全县财政收入仅170万元;1985年,突破“千万元”关口,达1014万元;1999年,突破“亿元”关口,达1.1亿元;2013年,突破“10亿”关口,达10.8亿元;2018年,突破“20亿”关口,达20.6亿元; 2019年,财政收入达25.8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增长明显加快。70年来,全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9%;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财政支出规模持续扩大。70年来,全县财政支出由1949年的2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65.9亿元,年均增长15.8%,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改善民生能力显著增强,为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七十载产业嬗变
    (一)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70年来,在全县人民的不断努力下,农业基础作用不断增强,工业主导地位迅速提升,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日益突出。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尉氏县着力实施“开放带动、区域协调、创新驱动”三大战略,全面推进民生共享,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不懈调整产业结构,全县经济产业基础得以不断夯实,产业结构布局日趋合理。
    (二)产业结构 提档升级
    70年来,尉氏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的同时,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也不断向纵深推进,代表较低结构层次的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代表较高结构层次的第二产业比重在不断发展提升后再度回落,代表最高结构层次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70年来,全县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总体呈现“一三二”、“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发展趋势。
    (三)农业发展  引领乡村振兴
    70年来,尉氏县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8.0万吨提高到2019年的64.5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0.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06.1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尉氏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重政策惠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12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12家;家庭农场发展到56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4家、“三品一标”农产品37个、生产基地13家。2018年,顺利通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验收,成功将“尉氏小麦”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荣获河南省“好粮油”示范县。
    (四)工业腾飞 走出强县之路
    70年来,工业经济地位明显提升。第二产业比重由1949年的1.0%优化调整到2019年的49.2%,其中:工业化率由1949年的0.9%提升到2019年的47.6%。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70年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63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493亿元,年均增长17.2%;其中:1949~1978年年均增长14.7%,1979~2011年年均增长24.3%,2012~2019年年均增长8.9%。2019年,获得“中国绿色高端纯棉纱生产基地县”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19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9.4亿元,年均增长18.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达19%,比2012年(11.5%)提高7.5个百分点。
    (五)服务业崛起  擎起新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70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其中:1949~1978年年均增长7.5%,1979~2019年年均增长12.4%。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2019年,服务业市场主体达到4.4万户,是“十二五”末的2.1倍。创建省级电商示范企业1家、市级14家,连续三年被评为开封市电子商务发展先进县。
    四、七十载栉风沐雨
    (一)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70年来,历届尉氏县委、县政府始终致力于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民生,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二)就业结构 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不断调整,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有了显著提高,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2019年,全县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13.0万人和12.8万人,分别是1978年(1.6万和1.1万人)的8.1和11.6倍。2019年,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55.3∶22.5∶22.2,与1978年(87.6∶6.6∶5.8)相比,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提升。
    (三)居民收入 稳步增长
    70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19元增加到2019年的15355元,年均增长达7.1%。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5800元增加到2019年的28973元,年均增长达7.9%。
    (四)基础建设 成效显著
    70年来,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点围绕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境内公路里程达1646.7公里,比1949年(24公里)增长68.6倍。境内有兰南高速、商登高速、安罗等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南北,县乡畅通工程相继贯通。
    (五)民生福祉 惠及万家
    70年来,基础教育覆盖城乡。2019年,全县各类学校教职工数10025人,比1949年(210人)增长47.7倍,年均增长5.6%;全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20.1万人,比1949年(1.1万人)增长18.3倍,年均增长4.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5%,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教育入学率92.2%。
    70年来,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精细化管理,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29.6%提升至2019年的40.1%,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持续完善水电气暖、地下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便民蔬菜直营店,服务设施逐步健全。实行免费公交,投放共享单车,大力开展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治理,群众出行更加便利。积极推进国土绿化,长期坚持“洗城行动”,实行“以克论净”,城市面貌焕然一新。PM10、PM2.5、优良天数等主要指标实现两降一升,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供水能力较“十二五”末提升25%。铺设天然气管道5627公里,是“十二五”的3.2倍。
    2019年,随着“智慧书屋”等多处城市阅读空间的免费开放,书香尉氏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5.3万册。目前,全县共有19处晨晚锻炼站点,比2012年(7处)增加12处;共有5个民间体育协会,比2012年(2个)增加3个。
    (六)社会扶贫 精准兜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精准发力。为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尉氏县持续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三精准、三保障、三落实”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创新社会扶贫模式,多渠道整合社会资金,实施“薪火相传”助学、“一米阳光”助残、“邻里守望”互助工程,着力打造社会扶贫“尉氏模式”。近年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创新开展“三个一米团”活动,惠及贫困群众1.7万人次,被省扶贫办作为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建成“爱心超市”18个。
    如今,走在尉氏的大街小巷,处处是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春之韵”;走进企业、社区,处处迸发着热烈奔放、百舸争流的“春之声”;走进康平公园、人民广场、蓬池公园、滨河广场,处处洋溢着文化底蕴厚重的“春之魂”……
    如今的尉氏,一座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的县城,正以服装纺织和现代家居两大传统产业为原动力,以健康医疗设备产业为新引擎,带着“开封”的务实、“中原”的胸怀、“中国”的高度,链接世界、奔向未来……
供稿单位:尉氏县统计局办公室
撰稿:张建歌   核稿:靳海贝
主办:开封市统计局 | 地址:开封市晋安路中段158号6号楼B区 | 电话:0371-22771234
豫ICP备20012902号 | 网站标识码:4102000033 | 豫公网安备:41021102000014号
技术支持:开封商城网股份有限公司